澄海15岁少年成志愿社“创始人”

2017-07-31 来源:广东志愿者网

 1.2.jpg

  11岁萌生扶贫救助做公益的想法,15岁创办一支公益团队“澄海青少年志愿社”,组织环保活动、关爱孤寡老人、捐书助学……这是汕头澄海少年陈沛涵的社会公益之路。目前,17岁的陈沛涵正在读高三,因学业较重,他辞去了志愿社的工作,不过,每次有志愿活动,他总会抽空参加,志愿社的成员也喜欢找他这个“创始人”商量开展工作。

  15岁组织创办“澄海青少年志愿社”

  在志愿社初见陈沛涵时,只觉他外表稚气未脱,但言行成熟稳重,聊起话来侃侃而谈。说起创办志愿社的初衷,陈沛涵谈及汶川地震,年仅11岁的他看到不少志愿者进入汶川支援救灾。那时他就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这些志愿者中的一员。后来,陈沛涵通过各个途径了解志愿者工作,并通过参加学校的志愿服务,亲身感受公益事业。

  2012年,正在读初三的陈沛涵与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决心创办一个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公益社团组织,以此实现自己的公益之梦,也为热心公益的青少年提供一个平台。“当时我只有15岁,几个小伙伴中最大的也才16岁。我们去民政部门申请注册登记时,被退了回来,因为不具备注册条件。”陈沛涵说

  在关爱孤寡老人等救助活动中收获感动

  志愿社刚开始成立时,团队只有6个人。后来,陈沛涵和伙伴们通过QQ群、空间、微博等途径发布招募信息,以“我们都是青少年,我们都是志愿者”为口号招募社员,动员更多青少年朋友参加义工活动。此外,他还自学网页设计,制作了志愿社网站,以此作为宣传的大本营。到了5月份,志愿社的会员已经扩大到100多人,每次开展公益活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这让陈沛涵他们开心不已。

  刚开展公益活动时,志愿社只是举办一些简单的环保活动,逐渐发展到举办一些关爱孤寡老人、捐书助教的活动。2013年汕头潮南发生水灾,陈沛涵组织志愿者深入潮南,和其他义工组织一起开展救援工作。“当时,我们主要负责搬运、统筹一些物资。在当地一个村庄,当我们把物质送过去时,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推辞说,先给隔壁村送过去吧,他们更需要。那时我被感动了,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陈沛涵说。

  多学公益知识致力家乡慈善事业

  如今,“澄海青少年志愿社”成立已经有两年多,在志愿社报名登记的志愿者、社员一共有700多人,志愿社开展的活动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影响力。澄海当地的市民渐渐都知道有这群热心公益的青少年。一些受帮助过的孤寡老人,还总是叨念他们,每次跟他们聊天总是舍不得让他们走。志愿社“捐书助学”的捐赠点也扩展到了澄海区各个镇街,一些面包店还成为了他们的固定捐赠点,受志愿社捐助而成立的图书室也不在少数。

 

  回顾这些年和志愿社一起成长的道路,陈沛涵觉得,“澄海青少年志愿社”成就了他“不靠谱”的公益梦,也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为什么说是‘不靠谱’,因为正常人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应该在读书,而我却在做一些同龄人很少做的事,在传统的人看来,我确实很不靠谱。”陈沛涵笑着说。下来,他希望有机会到大城市读书,多学习一些与公益、管理有关的东西,或者参加一些公益社团,把一些新知识带回去,促进家乡公益事业的发展。

上一篇:“一家亲”——志愿者上门“陪聊” 网易新闻

下一篇:甘肃农业大学“七彩假期·快乐童年”志愿服务活动

猜你喜欢

河北沧州:小小馒头暖人心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凌晨5时的河北沧州街头,路灯闪烁,行人寥落。徐新拾掇停当,走出家门,奔赴位于新华区交通南大道的&ldquo

2周前

朝闻通海外发稿业务:多维度剖析显著优势​

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企业和组织若想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有效的海外传播至关重要。朝闻通的海外发稿业务应运而生,以其全方位的优势,助力客户在海外市场实现广泛且精准的信

3周前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4月举行 致力打造国家级数字化展会标杆

/朝闻通/记者3月19日获悉,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以下简称“科交会”)将于4月26日至28日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

3周前

朝闻通新闻稿发布:企业品牌传播的精准引擎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宣传早已突破传统广告的单向输出模式,转而追求更具公信力与传播深度的整合营销策略。新闻稿发布作为品牌塑造的核心工具之一,正通过专业平台的赋能,帮助企

3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