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传承“非遗”自食其力

2019-04-25 来源:人民网

  “在‘布鞋’面料上刺绣文字、图案,增加蜀绣元素,布鞋卖得更好了,我们收入也增加许多。感谢政府部门的支持,让我们可以自食其力!”来自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的残疾女孩小贾一边灵活地在布料上刺绣,一边对笔者说道。

  不只是小贾,在战旗村,多位残障人士都能够参与当地的乡村旅游、非遗文化产业推广等工作,他们在获得劳动机会的同时,也更好地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一举多得。

  去年11月,郫都区残联在战旗村“乡村十八坊”(当地展示非遗文化的景区)内设立了郫都区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培养本地及周边区县残疾人学习文创产业知识,帮助其实现就近创业就业。经过探索,当地形成了“唐昌布鞋”、蜀绣、豆瓣、“三编”(棕编、竹编、草编)工艺等残疾人培训特色项目。通过与行业对接、企业对接、非遗传承人对接、市场对接,当地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与残疾人创业就业深度融合。

  “剪帮、纳底,‘唐昌布鞋’制作大工艺有32道,小工艺100余道……”赖淑芳是“唐昌布鞋”的店主。如今,她经常在郫都区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唐昌布鞋”制作培训班上向当地残疾人讲授技艺。她说,现在“唐昌布鞋”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成为当地一项产业。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完成技术培训,制作“唐昌布鞋”的队伍就会更加壮大,这项非遗的传承也能够后继有人。

  郫都区残联还在“乡村十八坊”内配套孵化了“乡村振兴”残疾人文创产品展销点,实现集产品制作展示、参观学习、体验销售为一体的运作方式。许多游客看到了这些作品都赞不绝口,再听说是残疾人师傅制作的,大家更觉得难能可贵,纷纷买下自己喜爱的产品,表达对他们劳动的支持。

  据了解,“乡村十八坊”运营半年来,郫都区残联已开办残疾人文化创意类培训14次,培训学员400余人次,销售文创产品200余件。

上一篇:安康市慈安便民桥建设突破2000座

下一篇:最偏远的“极贫村”遍布他的足迹

猜你喜欢

河北沧州:小小馒头暖人心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凌晨5时的河北沧州街头,路灯闪烁,行人寥落。徐新拾掇停当,走出家门,奔赴位于新华区交通南大道的&ldquo

3周前

朝闻通海外发稿业务:多维度剖析显著优势​

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企业和组织若想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有效的海外传播至关重要。朝闻通的海外发稿业务应运而生,以其全方位的优势,助力客户在海外市场实现广泛且精准的信

1个月前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4月举行 致力打造国家级数字化展会标杆

/朝闻通/记者3月19日获悉,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以下简称“科交会”)将于4月26日至28日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

1个月前

朝闻通新闻稿发布:企业品牌传播的精准引擎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宣传早已突破传统广告的单向输出模式,转而追求更具公信力与传播深度的整合营销策略。新闻稿发布作为品牌塑造的核心工具之一,正通过专业平台的赋能,帮助企

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