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 刘尚君)12月27日,中国慈善联合会在京举办中国慈善文化论坛(2023)。论坛以“慈善与文明新形态”为主题,来自慈善组织、民营企业、学术机构等各界代表,共话中华慈善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践与创新,以文化凝聚共识、以共识汇聚合力,共同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慈善联合会驻会副会长刘福清在致辞中表示,这些年,慈善事业快速发展,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慈善事业要重视做大慈善蛋糕,必须大力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成为初次分配、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刘福清表示,社会力量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舍我其谁”的精神,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真正实现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主旨演讲、案例分享和圆桌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及专家学者围绕“高质量发展创新探索”“企业文化根基向善”“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守正创新,慈善文化实践分享”等议题进行了分享和深入探讨。
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会长裘东耀完善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织密慈善事业发展的网络体系、创新慈善事业发展的品牌体系、丰富慈善事业发展的文化体系等四方面阐述了慈善助力共同富裕的浙江经验。他介绍,浙江于2007年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慈善网络全覆盖,自2020起推出“慈善千万工程”,搭建五级慈善网络体系,截至2023年,全省共建成乡镇(街道)慈善分会1506个,建成村(社区)慈善工作站16976个,建成率达到68.68%。
河南以“法治慈善、实力慈善、高效慈善、全民慈善、阳光慈善”五个慈善为总体布局来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到法治保驾护航、实力造福人民、高效促进发展、全民汇聚力量、阳光彰显公信。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邓永俭表示,自2016年慈善法颁布以来的八年间,河南慈善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省慈善联合总会帮扶困难群众超过400多万人次。
如今,慈善文化如同“杠杆”撬动了城市基层治理和文明建设的效能。广州市坚持立法先行,出台了与慈善相关的地方性法律,探索建立慈善应急协调机制、慈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慈善文化弘扬机制等,为发展慈善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和政策基础。江苏省南通市以张謇文化为传承,启动慈善之城建设;四川省成都市华阳街道大力推进社区发展基金建设,将社区作为推动社会慈善、人民慈善的最优单元。
近年来,一些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国门,积极探索并参与国际发展合作。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丘仲辉重点介绍了爱德基金会在一带一路沿线多国开展教育、健康、救灾等公益项目的成果。他认为,“社会组织“走出去”开展国际援助,需要政、社、企、学及大众的协同,才能真正达到民相亲,心相通。”